什么是DRG?
DRG简单来说,就是医保基金,给所有疾病都编了一个代码,每个代码对应一个给医院结算的支付标准(打包价)。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医院花少了,就是医院的结余;花超了,医院自己承担。

DRG对医院,医生,患者有什么影响?
患者去医院就医,他自己交钱+医保报销的钱,医保报销的钱由医保医院垫付,医院垫付以后,这部分钱要找医保局要回来,医保局会把他垫付的所有钱都给医院吗?
理论上DGR 跟患者没有关系,但是医保的结算影响医院,医院反过来会影响患者,这是DGR 改革的前提。
DGR 改革对医院的影响:
用一句话总结:6下降,6上升,4不当。


医生的行为改变对患者的影响:
1、普通住院费下降
2、住院天数减少,检查向门诊和出院后转移
3、能门诊和日间手术的,不一定会让你住院
4、药品,耗材,检查量都会下降,不是疑难杂症,好的药品器材不让用了
5、简单的手术推向低级医院
国家医保局说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控费”,而是通过医保支付杠杆,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采用适宜技术因病施治、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
DRG 到底改了什么?
以前医保支付是按照项目付费,花多少医保结算多少,所以才导致了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的情况,特别是对供方的引导制约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实DRG 打包付费的本质是医院的盈利模式改变了,以前是按照项目付费,未来是打包付费,医保基金拨付与清算会对医院做考核,比如:基准点数,医疗机构等级调整系数,医疗机构病历点数,特殊病例,未入组病例,无支付标准病例,费用极高病例,费用极低病例,特病单议,中医病组等,还有年度清算,医保基金多付的要退回。
这个打包价并不是医院实际能从医保基金拿到的钱。要先用打包价格减去全部自费,再乘以社保报销的比例。

DRG主要组成部分及结算方式

影响DRG支付标准的六个影响因素:
1、主要确诊的疾病 2、其他疾病 3、年龄
4、手术方式 5、严重程度 6、住院时间
从医保基金拿到的实际返款,和医院先行垫付的,就形成了一个差额,低于支付差额的就是医院的利润,高于差额的就是医院的损失。这样医院有结余,有损失,才会长久。
DRG支付案例

2024年3月份的案例中,BR21的居民打包价是3881.47,职工打包价是4676.60。
情况一:实际治疗费用3500(含500的医保丙类或自费)
医院垫付:(3500-500)*0.7=2100
医保返款:(3881.47-500)*0.7=2367.029
医院结余:267.029
情况二:实际治疗费用4500(含500的医保丙类或自费)
医院垫付:(4500-500)*0.7=2800
医保返款:(3881.47-500)*0.7=2367.029
医院亏损:432.971
医保支付的钱要先减掉自费项目,比如说一些自费药,以前都是医院挣钱的东西。但是现在,在这个公式下,自费项目就成了医院(找医保结算)的成本,就会被压缩。所以医院现在需要把这些自费项目转移出去,不占用医院(从医保基金结算)的成本。
还是上面的案例,如果500的医保丙类或自费项目未发生在住院期间:
情况三:实际治疗费用3500(含500的医保丙类或自费项目未发生在住院期间)
医院垫付:(3500-500)*0.7=2100
医保返款:3881.47*0.7=2717.029
医院结余:617.029(较情况一多盈利350)
情况四:实际治疗费用4500(含500的医保丙类或自费项目未发生在住院期间)
医院垫付:(4500-500)*0.7=2800
医保返款:3881.47*0.7=2717.029
医院亏损:82.971(较情况二少亏损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