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主要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病变。引起心肌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多见于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急性感染、过度劳累等都会诱发心肌炎的发生。临床上按照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心肌炎;按照病情轻重分为普通急性心肌炎和暴发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自身没有明显感觉;症状严重的出现甚至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大多数在发病前1-3周出现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比如发热、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大部分不会直接导致心脏出现不适的感觉,因此非常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还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直接就进入到急性心肌炎的发作症状,急性发作症状不同程度出现的症状不同,中重度患者出现乏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昏等症状,在1-3天内可能会加重;重度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更加危重或暴发性患者可能在没有太多前驱症状或不适时,直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五个护理重点
1. 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进行合理搭配,日常要多吃一些低脂、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西红柿、苹果、橙子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加快免疫细胞的再生;鸡蛋或者牛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为患者补充身体所需热量;燕麦、红薯、苦瓜等低脂食物可以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炸、腌制食品等。同时,要控制饮食量,可以少食多餐,一般8分饱即可,避免对心脏增加负担。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心脏衰竭,日常饮食也要注意低盐,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相关症状。除此之外还要戒烟戒酒,避免吸“二手烟”。
2. 心理护理。心肌病的患病时间长、病情也较为复杂,患者通常都会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治疗,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病情进一步加重。心肌病患者自身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卧床休养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小说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患者家属应该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3. 生活护理。如果是还没有明显症状的早期患者,需要避免劳累紧张。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的患者可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切不可贸然做剧烈运动。如果严重心律失常、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及阵发性晕厥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活动,卧床休息从而减轻心肌耗氧量及心脏负荷。患者家属要协助做好清洁护理,长期卧床及水肿患者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防止褥疮;每天定时进行卫生打扫和消毒,保持适当的通风,减少细菌和灰尘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患者休息环境出入人数,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氛围。
4. 时刻跟进病情。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情比较严重的心肌炎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做体检,检查心电图、血压等,如果发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立即去医院,同时备好抢救用品、药物,尽快完成心脏起搏治疗前的准备,按医嘱服用抗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5. 预防感染。心肌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康复期间要预防病毒入侵,特别是消化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另外在进入秋冬季节的时候,心肌炎患者要注意预防感冒。建议患者在患病期间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要去的情况下,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佩戴口罩等。
俗话说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对于心肌炎患者来说,护理过程尤为重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平时也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